苏联的解体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重大损失鸿牛配资,许多人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其中包括像萨哈罗夫这样的政治异议分子。我们需要警惕“萨哈罗夫式”的人物在中国出现。实际上,已有一些人逐渐显现出这样的倾向。
要警惕中国版“萨哈罗夫”,首先必须了解萨哈罗夫的背景及其所做的事情。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,成立后,西方敌对势力始终视其为眼中钉、肉中刺,试图尽快将其消除。
十月革命胜利后,14个帝国主义国家曾联合对苏联进行武装干涉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国法西斯突然发动战争,进攻苏联。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,英勇抵抗,最终打败了法西斯,保卫了苏维埃政权。
展开剩余84%随着武装干涉的失败,西方敌对势力转向了“和平演变”战略,向苏联发动了新的攻势。20世纪70年代,国际形势逐渐缓和,尤其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,推行“公开性”和“民主化”,大力倡导“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”。这为西方的“和平演变”战略提供了新的机会。
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苏联作为“和平演变”的重点对象,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渗透,尤其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来推动这一战略。西方敌对势力深知,要改变社会主义国家,首先要摧毁人民的精神支柱——共产主义信念。因此,苏联体制的最大威胁,实际上来自于“体制内的持不同政见者”,萨哈罗夫便是其中之一。
事实上,1986年12月,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,苏联政府通过了一项政治议案,宣布取消对反对派的刑事诉讼。许多政治异议者因此得以释放。然而,很多人已经厌倦了,选择前往西方生活。普里马科夫曾指出,那些摇撼苏维埃体制的“持不同政见者”如萨哈罗夫等人,他们从未真正成为苏维埃体制的一部分,始终在与体制作斗争,直到他们被迫出走。
萨哈罗夫作为一名物理学家,本应致力于科学研究,但他通过反对苏联政策,成为西方的宠儿。1948年,萨哈罗夫与一组科学家一起研制热核武器,1953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。随后,他迅速升职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,成为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宾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萨哈罗夫对核试验和当时政府的政策产生了不满,他开始公开反对当局的做法。
1968年,萨哈罗夫出版了《进步、共存和知识分子自由》一书,主张苏联应该与西方合作,解决战争、污染和饥饿问题,并呼吁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自由。这本书在西方出版后,引起了广泛关注,萨哈罗夫的名字也因此传遍全球。
萨哈罗夫不断呼吁改革,要求苏联政府改善人权状况,废除死刑,改革教育和医疗系统。1975年,他因其人权斗争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。西方将萨哈罗夫视为反对苏联的象征,支持他作为“持不同政见者”的代表人物,利用他的言论和行动推动“和平演变”战略。
然而,萨哈罗夫并未停歇,他在西方的支持下,继续批评苏联的政治体制,甚至在1989年联合叶利钦等人组成了苏联最大的议会反对派组织——“跨地区小组”,公开与苏联共产党对抗。西方国家,尤其是美国,不遗余力地支持叶利钦,帮助他竞选总统,并在1991年的“八·一九事件”中支持叶利钦,为他争取苏联最高领导权提供了支持。
如今,我们要警惕中国版的“萨哈罗夫”,即警惕那些站在体制内,却反对中国的文化和政策,否定中国方方面面的声音,成为“和平演变”的推手。遗憾的是,这样的人已经在我国显现出来,其中一位就是一位老科学家和老院士。
这位老院士除了科学成就外,还以其崇洋媚外的观点著称。他曾公开反对中医,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,并且表示自己“越听越糊涂”。尽管中医有其科学哲学基础,尤其是“整体论”的观点,但他却坚持认为这只是“笼统的”和“不作具体分析”。此外,这位老院士还曾在社交平台上贬低华为,声称华为不懂芯片技术,甚至表示西方更懂得这一领域的真谛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位老院士并非个例。类似的人物在我国并不少见,他们借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知识背景,极力否定本国的文化与成就,甚至推动“和平演变”的议程。我们必须警惕这些具有高社会地位的政治异议者,如普里马科夫所言:“真正从思想根本上动摇体制的,正是那些受到党重用的人。”
我们必须时刻警惕,确保这些“萨哈罗夫式”的人物不会从内部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体制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